李俊瑩醫師

▋ 前言
全口重建治療有許多因素需要考量
整體考量的因素包括:骨量與質地,笑線,年紀,剩餘牙齒狀況,VD,Lip support…等。這些因素可決定完全不同的治療計畫方向,需要格外謹慎小心。
本篇分享一位年紀約45歲中年男性,笑起來露出牙齦很多,牙根很長,許多牙齒尚可保留。以階段性植牙方式齒槽骨保存術,並施以靜態導引板植牙進行全口重建,一年左右完成所有治療。
▋ 術前情況
患者資料收集時,除了要評估哪些牙齒可留外,要分析殘餘牙齒整體重建的戰略地位。
此外,還需要分析笑線及唇部支撐,分辨未來假牙種類應製作FP1 or FP2 or FP3 固定假牙何種形式。
如果需要大量唇部支撐,則需要改為FP3/ RP4/ RP5 假牙形式。
FP3的 transition line需要格外留意,笑起來須避免看得見假牙及真牙齦交界處。
▋ 臨時假牙製作
手術當天給予固定臨時假牙,進行外觀調整與牙肉型態塑形,依照笑線和lip support 分析,患者適合接受FP1假牙製作方式。
▋ 全口導引板植牙手術
◍ 口內剩餘牙齒分散且沒有搖晃,適合牙齒支持性導引板手術。
◍ 等待半年補骨成熟後,進行全口導引板植牙手術。
◍ 等待植體骨整合,二階段微創手術接出植體支持性臨時假牙。
▋ 結語
當牙齒剩餘數目越多,牙根越長,年紀越輕,牙齦露出越多,越傾向於一般補骨植牙作法。
手術前須數位排牙分析,仔細評估美觀及笑線,選擇適合植牙假牙重建方式。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