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-sinus Implant
Trans Sinus Implant

在terminal dentition or edentulous ridge,若要避免bone graft & soft tissue graft等多次手術及等待空窗期,且做到immediate function,從植體設計時就應該要思考PATZI implant protocol。 P: pterygoid implant; A: Anterior or axial implant; T: Tilted implant or Trans-sinus implant; Zi: Zygoma implant。尤其是解剖構造上挑戰較多的上顎骨,常常需要把所有能用的武器都放上去,才能成就一個案例。


此案例是一位50多歲女性,體型偏小,張口度不大,且只需要重建上顎。這種情況下並非是zygoma implant的理想案例。所以在設計植體的時候,就要盡量以zygoma implant以外的方法做嘗試,除非完全沒有機會才會考慮zygoma implant。在AP Spread要盡量加大的情況下, #15的位置我們必須要使用trans-sinus implant,其它位置可以使用tilted implant來處理。

Trans-sinus一直是大多數醫師比較有障礙的選項,因為不管做sinus crestal approach,或是lateral window approach都是從底部而上去elevate sinus membrane,但是trans-sinus implant的sinus preparation是斜角的,最主要需要打開anterior wall(我稱之為trans-sinus大三角,圖上黃色線條)。再來就是植體的定位,如果是free hand,一定要把sinus preparation好了之後,再決定路徑與骨脊進入點; 若是用動態導航則是術就計畫好植入路徑,按照輔助進行即可。

這個案例因為先前是雙側maxillary sinusitis,轉診ENT做完FESS(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)後三個月左右,感染解除了,留下增厚的鼻黏膜。做sinus membrane剝離的時候發現相當困難(沾黏很緊),我就用surgical curette做剝離。我們將sinus membrane剝離出一個三角形(anterior-inferior-membrane)的空間後,放入膠原蛋白保護sinus membrane,就可以開始植體的置入。因為植體會穿入鼻竇,所以從crestal開始鑽,會有緊—鬆—緊的手感。第一層crestal bone是緊,進去鼻竇後會鬆,接著頂住第二層cortical bone開始鑽又會緊。如果沒有這樣的手感,要盡快確認路徑與角度是不是錯誤,做出修正。建議靠nasal cavity這邊cortical bone的under preparation要比crestal site多,比較容易得到primary stability(apex位置不要鑽太寬!!!)。

放入植體時,要確認植體的apex有進入第二層cortical bone,不然就會原地空轉。鎖到定位,確認扭力後就完成置放。接著將sinus cavity中用骨粉補滿(若是有卡住至少8mm以上的bone可以不用補)。這個案例中頭尾兩端都大概卡住2mm骨頭而已,所以有補bone graft。

另外就是植體的選擇了。市面上可用於trans-sinus的系統相當有限,最主要就是長度的問題。此案例是瘦小女性,植體長度15mm。若是體型大一點的患者或是男性,20-25mm長的植體是常態。再來就是植體的設計要以engagement為主要穩定度來源,比較有機會得到好的primary stability。當然apex直徑與implant body的直徑比也有學問。太多細節了,有興趣的醫師,我們課堂上慢慢說好了!

以下為術後照片與X光

Image13
分享至: